欢迎访问广安区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今天是:
多科接力护安康 深夜守护暖人心 ——89 岁徐奶奶的就医故事
发布日期:2025-08-29 来源:本站作者:广安区人民医院 浏览量:

       今年89 岁的徐奶奶,本该在家人陪伴下安享晚年,却因一身病痛踏上了辗转就医之路。自今年 7 月 21 日因左侧股骨颈骨折等多重病症入住广安区人民医院骨二病区后,她的治疗进程便与 “转诊” 紧密相连:7 月 28 日,因突发消化道出血与急性肠胃炎,紧急转至消化内科接受针对性治疗;经过十余天的调理,病情稍有稳定,8 月 8 日她又重回骨二病区,顺利接受 “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”;可命运的考验并未停止,8 月 16 日,因胸腰椎压缩性骨折,徐奶奶再次转诊至骨一病区 —— 短短一个月内,多科辗转的经历,不仅让家属揪心不已,更凸显出她病情的复杂与反复。

       而在这段充满波折的治疗时光里,一场深夜的紧急救护,让家属深深记住了夜班护士张丹的名字,也让 “白衣天使” 的温暖,有了最鲜活的注脚。

       医院的夜晚,从没有 “寂静” 二字。当城市褪去白日的喧嚣、陷入沉睡,病房楼里的灯光依旧明亮,护士站的脚步声、病房里的监护仪声,交织成守护生命的 “不打烊” 战场。8 月 23 日凌晨 12 点,张丹准时来到骨一病区,完成大夜班交班,接过守护病房的重任。不同于白天能清晰观察患者状态,夜班护理更考验细心与耐心 —— 为了不打扰患者休息,护士们必须轻手轻脚,在近乎静谧的环境中,凭借经验与专业捕捉每一丝病情变化,精准监测生命体征,这份难度,远超白天的工作。

       凌晨 1 点半,距离交班仅 1 个多小时,张丹像往常一样开始巡视病房。走到 18 床徐奶奶的病房时,透过床头微弱的夜灯光,她看到徐奶奶和陪护家属都已熟睡,便习惯性地放慢脚步,俯身想帮徐奶奶掖紧被角 —— 这是她从事护理工作多年来,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动作。可就在掀开被子的瞬间,一抹刺眼的红色让她的心骤然一紧:徐奶奶竟躺在血泊中!

      “不好!徐奶奶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史!” 过往的病历信息瞬间在张丹脑海中闪过,危机刻不容缓。她没有丝毫慌乱,一边用轻柔却急促的声音叫醒家属,避免惊吓到患者,一边快步冲向护士站通知值班医生,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深夜救治,在寂静的病房楼里即刻展开。

       整个夜晚,张丹几乎没有离开徐奶奶的病床:她紧盯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值,每隔几分钟就为奶奶测量一次生命体征;医生到场后,她熟练配合进行止血处理,递器械、记录数据、调整输液速度,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利落;面对因突发状况而慌乱不已的家属,她还不忘轻声安抚,用专业的解释缓解他们的焦虑。直到晨光透过窗户洒进病房,天边泛起鱼肚白,徐奶奶的便血情况终于得到控制,生命体征逐渐平稳,张丹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,脸上也露出了疲惫却安心的笑容。

       事后,徐奶奶的儿子提起当时的情景,眼眶仍泛红:“如果没有那个护士妹妹那么细心,我妈可能已经走了。”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感谢,张丹只是笑着说:“这是我该做的。”从骨二科到消化内科,再到骨一科,徐素英奶奶的治疗之路辗转多科;张丹用一次细致的巡视、一个敏锐的发现,为奶奶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。在医院里,还有无数像张丹这样的护士,她们在寂静的夜晚坚守岗位,用责任与细心,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平安,让“白衣天使”的温暖,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刻准时抵达。

 

       近日,随着徐奶奶病情逐渐好转,身体状态日趋稳定,她和家属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,亲手送到广安区人民医院骨一病区医护团队手中。这不仅是对骨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、悉心照料的感谢,更是对这段时间里,从骨二病区到消化内科,再到骨一病区,多科医护人员接力守护的认可。

       从多科转诊的紧密配合,到深夜病房的细心守护,徐奶奶的就医故事,是广安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践行 “以患者为中心” 的缩影。在医院里,还有无数像张丹这样的护士,还有无数个像骨一病区这样的医护团队 —— 他们在白天忙碌穿梭,在深夜坚守岗位,用责任筑牢生命防线,用细心传递温暖力量,让 “白衣天使” 的光芒,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刻,准时照亮患者的就医之路。